第(2/3)页 得亏有张浩南在上面扛着,不然郑锋感觉自己连呼吸都要精打细算。 “沙食系”的人才使用策略太独特太复杂太庞大,外界根本不知道内部多么的夸张。 比如农技员,统计完集团全国范围内的岗位需求之后,就要做好年度季度月度的调剂。 为什么? 因为国家地理南北跨度太夸张,东西地形地貌差距太夸张,水资源、光照资源、土地肥力等等等等都有不同。 这就导致在华北、中原地区的农技员,不一定适合江南水乡,那就很难说做到跨区借调,只能是大部分就地培养、招聘。 可又存在普适性的技术工作者,比如农机驾驶员、农药喷洒机的飞行员、无人农药喷洒机的操作员……这些就是可以从南到北到处跑的。 因此薪酬安排上,津贴标准有固定标准和浮动标准,这些都要人才中心做好全面的调查,然后作出全面的公示。 不但要集团内部看得懂看得明白,还要外部合作单位,包括不限于政府部门、学校、企业等等,都要看得懂。 行政岗位的膨胀,往往都是因为企业上升期、扩张期带来的,但郑锋毕竟也是官僚出身,他很清楚一旦过度膨胀行政岗位,就会带来“冗员”的麻烦。 所以如何协调本系统的岗位调度,也是他的工作任务。 这就使得郑锋对内、对外,都要跟得了狂犬病一样,动不动带着“国粹”讲话,完全是成了语气助词。 如今能跟大学生和和气气地聊一聊,谈一谈,于他而言,比放假泡温泉还要享受。 人,终究是社会性动物,他需要回归一种“正常”状态。 那种“变态”的高强度高压力工作环境,本身就是“超级精英”的舞台。 喘口气的郑锋,接受松江水产大学的校内电视台、校报采访,整个人心情相当好,状态也是神采飞扬。 “郑总,那我们就斗胆问一些我们比较关心的问题,如果涉及到商业机密或者敏感内容的话,还请见谅。” “没关系的,你们只管问,我能说的一定都会讲一讲,反正这几天老板也不管我,哈哈哈哈哈哈哈……” 看得出来郑锋确实心情不错,采访的主持人也是笑着道:“那我们就先聊第一个问题。” “好的好的,随便问。” “第一问题,就是现在老生都比较关心的就业问题,听说‘沙食集团’打算跟我校进行合办专业、定向培养,以后长期在我校定向招聘……呃,郑总,不知道是不是真的?” “一上来就涉及到战略规划的内容啊,这搞得我有点紧张,也不知道说了会不会被扣工资,哈哈哈哈哈哈……” “哈哈,那郑总能讲一下吗?” “可以可以,可以讲,扣就扣吧,他妈的反正三天两头也扣。” 郑锋调整了一下坐姿,然后脸上带着笑说道,“跟松江水产大学呢,确实有这方面的合作方向。我们人才中心呢,老板也有指示,有‘三个保障’。第一是保障员工专业素质,就是用人要求要提高,专业素质、个人素质等等,各方面吧,要保障。怎么保障,一是社招,二是内招,三就是校招。前面两个就是对外挖掘、对内挖掘,这第三个呢,也是因为现在公司的情况,各方面都比较有竞争力,种种吧,比如说资金啊,研发投入啊,还有老板的个人影响力,尤其是在很多大学里面啊,我们老板也是名人对吧,哈哈哈哈哈哈……” 说到这里的时候,周围松江水产大学的学生也都笑了起来。 毫无疑问,“浩南哥”的影响力在牲口群体中确实高得离谱。 都以我们也有只自己的“比尔·盖茨”来形容,实际上学生群体并不知道论底层影响力,“浩南哥”远远超过。 “对外挖掘和对内挖掘,我们公司呢,其实已经成体系了,经验也成熟,所以这一块的用人增量,每年每季度甚至每个月,我们都可以很精确地把控。唯独‘校招’,以前主要还是在建康的理工科院校为主,比如化学,那就是建康工业大学,这个是‘紫金科技’和‘长弓电池’更深入一些。这种合作呢,或者说这个类型的‘校招’,跟别的企业没有太多区别,基本还是公司岗位需求为导向。” “现在情况有点不一样,市场比较复杂,国内的国外的,都很复杂。所以为了降低运营成本,有计划地做好未来规划,可以占得先机,也能把控公司发展的状况。只是呢,对未来预期或者说预判,需要很强的战略眼光。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不叫‘沙食集团人事部’,而是人才中心的缘故,因为这不是一两个集团、公司的事情,是一个国际人才规划系统。” “在这个里面呢,公司高层,通过国内外的市场分析,通过超级计算机、数学模型等等工具,通过过去的一些经验总结等等等等,做好战略规划,那么在未来用人上,就有一些提前量。领先个比如说一年两年三年,高一点四年五年,那基本上用人这方面,就不存在太大的浪费,对公司是有很大帮助的,对和公司合作的学校呢,那么帮助显然也会很大。” “比方说现在公司对饲料研发有细分,除了家禽家畜饲料,还有虫类饲料、鱼类饲料、虾蟹饲料等等,市场布局有提前量,那么相关岗位人才的培养、挖掘,也要有提前量。光靠社会上的挖人,那是远远不够的,因此跟学校签署合作协议,就有点什么呢……我想想。分配,以前不是学校包分配吗?就是有点类似,但也不完全相同。” “所以跟松江水产大学的合作,就是你刚才讲的合办专业、定向培养,不是说简简单单搞个专业出来就行了,从教材到学期实习到学年实践,是全方位的。我们人才中心你知道有什么吗?有专门外文论文翻译部门,有专门的教材翻译部门,有专门的国际先进技术追踪部门,这些部门都要将国际上已有现有的等等成果,同步传回国内。等于说未来合作的专业,教材内容不会出现在读但过时的现象,至少不会拿五年甚至八年前的过时成果来进行教学补充。所以这方面好处是相当大,今年高考结束之后,松江水产大学的招生简章、招生宣传中,我们公司呢就在像淮西省啊中原省啊等等省份的农村地区、乡镇中学,做了宣讲会……” 郑锋说的内容都很容易理解,来采访的松江水产大学校内电视台成员也都一听就懂,他们也觉得这样能打消很多报考学校专业学生的就业焦虑。 尤其是郑锋说“分配”“包分配”这种词汇的时候,一下子就懂了,就有点儿捧上“铁饭碗”的感觉。 但也理解这不是“铁饭碗”,只是似是而非。 不过显然他们并没有抓住郑锋所说内容中的核心问题,想要像“沙食系”这么搞,重点就在于郑锋所说的那句“需要很强的战略眼光”。 “沙食系”已经不再拘泥于跨国大公司这个形式,更多的是创造需求而创造岗位,更类似于国家规划而不是企业规划。 体量膨胀到现有的规模,“沙食系”如果不具备逆周期养着一大批大活人的能力,动不动还要以裁员形式来度过经济周期,那也只是很普通的企业。 但现在“沙食系”是什么? 靳东风、郑锋等人,现在都很清楚,他们是“沙食系内阁大臣”,一个“国家”的经营,动不动就搞裁员,那也太菜了一些。 实际上现在“沙食系”的“内部经济”规模已经很夸张了,只算“沙食系”企业产出商品的内部消费,就是各种衣食住行的生活开销,每个月回流到“沙食系”就是一个亿。 纯员工,跟员工家属、亲朋好友还没啥关系,完完全全的员工开销,重新回到“沙食系”就是每个月一亿。 所以如果不算外部的贸易活动,就内部员工这点儿消费能力,也能让多个集团公司挺上一年半载。 抗风险能力远远超过一般企业,这才有了人才中心现有计划的基础。 这次松江涉及到各方大战,“沙食系”的两百亿美刀战利品,只是加速促成了这个计划的落实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