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直到臣考取功名之后,她才过上了安生日子。” 林相说到这里,皇帝和季友之兄弟都露出了了然的表情。 “果然如此,是乌先生,林老夫人病重,你臣重金求医! 是旬秧的分身傀儡帮你救治了她,让她寿终正寝,于是你就如此成为了旬秧手里的一枚棋子!” “我不知道季神捕说的旬秧是谁,但是乌先生确有其人,据他所说,他是一名苗医,他会巫术,能为我娘治病,解除痛苦,让她好好活到寿终正寝,但是他要我答应他一个条件。” “什么条件?” 皇帝连忙追问起来。 “他当时没有说,这个条件是后来才找我实现的承诺!” “如果我没猜错的话,他的条件就是让你想法子把李旭给留在京城吧?” 林相摇了摇头,“这只是其中一件!” “只是其中一件,如此说来,在朕登基前,你就已经做出了背叛我大韩之事了!” 皇帝顺着林相说的话,不由想到了这个可能,可这种想法也只是一瞬间,他又给否了。 “不!朕想不出在这之前你都做过什么对我大韩不利的事情!” “陛下忘记了,幼主登基,太后垂帘听政,太后把持朝政的日子,您最后是如何在还未大婚的情况下就亲政的了?” 皇帝:“……” 季友之和季友泽:“……” “国主年幼,太后垂帘听政,不管是民生,还是朝政都能稳妥运作,那个时候,若是没有了太后,幼主就等于是失去了避风港,一旦他做错了决定,或者是胡作非为,我大韩便岌岌可危!” 季友泽低声自言自语起来。 皇帝冷笑了一声,“没想到,当年朕和母后的那出戏,误打误撞的,不光是唱给你看了,同时还唱给了旬秧那个老不死的看了去!” 林相:“……” “陛下此话可是在说,当初太后娘娘的独断专行,独揽朝政皆是在和您演戏给臣看?” 皇帝的后背靠在椅背上,似笑非笑的看着林玉书。 “若非如此,林相可会轻易还政?” 幼主登基,太后垂帘听政,朝中文武大臣辅佐,文臣自然是林玉书,武将自然是怡亲王与独孤伯爷。 独孤伯爷有怡亲王,当时的誉王,也就是后来的燕亲王制衡,朝堂上,武将也就没啥事了。 可是文臣这边,那就是林玉书一言九鼎! “朕问你,你除了想法子让母后还政于朕之外,后来都还做了什么?” 林玉书痛苦的闭了闭眼,“这件事做了以后,臣担心了很久,幼主年幼,害怕朝中出乱子,害怕那乌先生是别有用心。” 可我没有想到的是,陛下很好,朝廷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的,后面还忽然建立了神捕台,季神捕渐渐地展露了头角,成为了陛下的左膀右臂,臣这才知道,神捕台表面上是陛下设立来查办一些大案,要案之所,可实际上它是用来监视京中各大要臣的所在,不然陛下不可能会知道朝中一众大臣谁忠谁奸,一年时间就能将朝廷政权牢牢抓在了手中! 皇帝这个时候心虚了一下。 季友之摸摸鼻子,暗格还是隐藏得很好的,季老八还是一个表面伴读,而暗格干的那些事儿,都被他领了功劳了。 “这些事情先不说了,你说说,可还有什么事情是旬秧让你干的?” 林相轻笑点头,“没错,这些都是后话,其实在陛下还政的第二天,乌先生就找来了。 他让我想法子把李旭留在京城,那个时候我就知道,李旭是他的人,我不同意,我和他说,我欠他的人情,已经还了。” 他却说,“那个人情,应该是大韩的小皇帝欠我的!” 皇帝和季友之还有季友泽都不由面面相觑。 “那乌先生在这宫里究竟有多少人?竟然连朕和母后演戏给你看都知道!” 林相就苦笑了一下。 季友泽就面无表情的道:“不用宫里的眼线,从太后撤下了帘子后没多久想必有脑子的人都能想明白了。” 皇帝:“……” “没错,我当时也没想明白,后来在乌先生提点了以后就想明白了,陛下这是早就谋划好了要亲政了。 而萧太后她本身的性子就不是个争强好胜的,所以她肯定是为了尽早不处理朝政,所以亲自培养了皇帝陛下,直到他们母子觉得时机成熟了,所以才会如此给我下套!” 皇帝就摸摸鼻子。 “母后也没说怎么培养我,她就是在处理朝政的时候,不准朕比她早睡,而且每天我还要在她睡了以后,把她批阅过的奏折都要再看一遍,熟记于心。 每天都要我看一下朝中大臣的家族史!” 林相这个时候很想给后宫中的那个女人竖个大拇指。 皇帝很是心虚,因为这些东西他其实是做不到能够熟记于心的。 但是他有个好伴读!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