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都说“人不努力枉少年”,其实,这句话,也可以简化为“年少无知时犯下的轻狂过错,要用一辈子来填补”。 年少时荒废了时光,等遭受到来自社会的毒打,真切地认知到自己的错误,悔过自新后,想要再弥补回去,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。 人嘛,年纪大了,记忆力和精力都不如少年,再加上,还有工作和生活上带来的压力,在潜心学习,提升自己各方面技能的时候,能静下心来,达到“事倍功半”的效果,就已经很不错了。更多的时候,却是屡战屡败没几次后,就因为各方面的原因,而不得不接受“碌碌无为”这个现实。 最后呢?要么,就跟父母一样,将自己未能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儿女身上,要么,就带着这样的遗憾和叹息,成为另一种类型上的“祥林嫂”,日子过成一地鸡毛。 而,儿女呢?运气好的话,能调教出来,再次验证“歹竹出好笋”这句话,运气孬的呢?就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遗憾事件在儿女身上重现。 什么“青出于蓝而胜于蓝”的美梦,那是连想都不敢想的。毕竟,自古以来,就有“孟母三迁”的故事,可见,父母的以身作则和良好的生活环境,对孩子的性情影响非常大。 “宇儿,你呢?等后天,你姐开校后,你是继续留在市里,还是回老家?” 林浩宇难得的犹豫了,回老家的话,那就跟倦鸟归巢、游鱼入海一般自由舒爽,真正的想做什么就做什么。但是,与此同时,他就得忍受和不爱干净,能将一个干净整洁的家生生折腾成狗窝的林爱国,同时,还得做好十天半个月只能吃饭店或食堂的心理准备,以及,隔三差五就怼上搞事情的林爱军和曾娟夫妻俩。 这日子,光是用想的,就两个字心累。 留在市里的话,即便需要忍受邓秀珍的絮叨,但是,做了店长的邓秀珍忙碌起来,隔三茬五才能回家一趟。就算回到家了,也是累得倒头就想睡,偶尔絮叨几句,完全没办法和以前没工作的时候,逮着芝麻绿豆大的小事就从早絮叨到晚的功夫相提并论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