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实在讲,姚漫影觉得有时候自己个被阴阳怪气的揶揄不能完全怪别人。 她偶尔喜欢质疑的习惯确实不大好。 具体来说,是不大友好。 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。 比如当下。 好在,姚漫影懂得反思他人过错:“我的意思很简单。” “锦上添花的事情并不是必要的,如果不能做到很好很亮眼,多数时候不如不做。” “要不然可能会不仅无功劳,还没有苦劳。” 根本没给电话这边的时遇开口的机会,姚漫影一气儿说下去:“当然,我个人十分相信时总的才华。” “哦~”时遇听得老实巴交的拖长声音,“懂了懂了。” “原来姚总是担心我不懂规矩,教我做事,多谢姚总。” “差点误会姚总是个很喜欢质疑的人了。” 电话那头,姚漫影装作风太大的样子,刚好一点没听到不重要的内容:“按时总的安排来。” 对此,时遇麻溜回答:“那不打扰姚总日理万机,既然没问题我直接联系音乐工作室了。” 听到这话,姚漫影立马言辞恳切的表示:“时总辛苦了!” 时遇同样言辞恳切的回应:“不辛苦,命苦。” 姚漫影:“……” ……… 结束跟姚漫影的这通电话后,时遇当即联系了……徐星妍。 过去的事实表明,比起和文音乐工作室的专业音乐人,他更适合徐星妍的方法。 互相之间的沟通更顺畅。 合作更有默契。 在跟工作室的音乐人详细沟通前,与徐星妍先对一对想法最是恰当。 不知道人在哪的徐星妍很快接通了时遇的电话。 十分耐心并且认真听完时遇对新歌的大体思路以及出发点,并顺势记录了时遇哼哼出来的简谱和歌词—— 时遇现在忙的嘛。 都是一個公司的艺人,而且还有同领域的业务发展,互相搭把手,很合理的。 十数分钟后,徐星妍斟酌着说出了自己的想法:“还是摇滚风格。” “主题跟时总你的需求完全契合,调子听起来很有味道,完成度很高了。” 说到这,徐星妍略作停顿,轻笑道:“也是巧了,一会我正好要去音乐工作室那边。” “顺便跟大文老师他们碰一碰,估计这两天能弄个差不多。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