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七十七章 设神机营-《穿越大宋重拾旧山河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“阁下为何一定要进去?”屈平看他也不像是要来念书求学的,看着山人渔樵打扮,说话又有几分书卷气,难道他还想来应聘求职。

    “在下李侗,剑州人氏,师承罗从彦、杨时。二位先生自感触摸天命,感叹一生所学传授局限,特遣李某下山进京入国子监,以授技业!”那个自称李侗的山人自豪地说。

    屈平心说我也不认识你说的这两位师傅,剑州远在福建,我连他们二人的名字都没听过啊,是我太狭隘了,还是你师傅真的很一般?

    屈平悄悄问武智深:“你听说这两人名字吗?”

    武智深摇摇脑袋:“贫僧只知道阿弥陀佛……”

    “算我没问。”

    武智深突然一拍脑袋,“啊!杨时,贫僧好像听鲁忌提起过,他当过工部侍郎,后来告老还乡,皇上还封了他一个什么龙图阁学士,赐了紫金鱼袋。”

    工部侍郎啊,自己竟然不知道,看来自己那段时间在朝时间太少了。自己读书少,也不知道这个时代有哪些有大学问的人,哎,吃了没文化的亏啊!有时间一定要大补起来。

    屈平假装跟杨时很熟,说道:“原来是这两位大人的学生,失敬失敬。”

    李侗看出来屈平对自己的两位老师不是很熟悉的样子,真不知对方是从那个山里出来的,还一下混成了个来头不小的大人。

    李侗自豪地说:“家师杨先生,四十而程门立雪,师从陈颐、陈颢二位先贤。”

    李侗心道,我都将二位陈老的名字说出,你这个文盲不会还不知道吧!?

    陈颢陈颐兄弟二人年少时,便求学于《爱莲说》的作者周敦颐先生,周先生乃“北宋五子”之一,贯晓易经,乃儒家理学的开山鼻祖。二程学成之后,融汇自身学识,总结出一套“穷经致用”的理学,因其常于洛阳讲学,所以他们的学说又被成为“洛学”。

    北宋的二程学说经过不断发展,特别是福建派的弘扬,到了南宋朱熹,更是登堂入室,甚至身列孔庙,可见学界地位之高。宋明理学,或程朱理学,总体来说他们几个是宋代理学最具代表性的人物。

    关于“程门立雪”,这个成语屈平还是知道的。

    说的是两个人为了拜入一位姓程的大咖门下,不惜站立雪中,最终获得了师傅的肯定,说的就是一个尊师重道的故事。陈颐、陈颢这名字听着不会写,但是有印象,历史课上说过,陈颐、陈颢和周敦颐等人是宋理学的奠基人。

    不过对于宋理学,后人学识肤浅之人,便会对理学先驱横加指责。事实上,那套穿小鞋、狭隘的妇德学说,都是更后来的傻子搞出来的。

    这样看来,这位李侗先生确实是有来头的。

    屈平这回真的如梦方醒,笑道:“哦!原来如此!我知道了,失敬失敬,真是有眼不识泰山。来来来,我带你一起进去!”

    李侗看了看一旁默认的门卫长,这个自称“我”、看不出官品架子的年轻人,应该是个后生吧,他自己能进入,难道还能带我进去?

    武智深见李侗愣在原地,说:“先生,跟我家大人走吧,难道你改变主意了?”

    “没有没有。”李侗小心翼翼问屈平,“敢问大人……”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