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一十六章 纳妃之议-《穿越大宋重拾旧山河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赵构说:“宋夏两地睦邻友好,共同进退,西夏王你就放心吧。西夏这次在灭金行动中出了大力,朕就免了你西夏的岁币吧!”

    李昌佐感激不尽,当即便拜谢,有赵构的金口玉言也就好放心回去了。

    回宫路上,赵构悄悄地向屈平探听口风道:“抑之啊,朕跟你说说心里话。朕现在有三个妃子、两个皇子,朕登基以来,八年了从未纳过妃,你说这样会不会影响我大宋的皇族血脉延续?”

    屈平想到大宋遭受靖康劫难之后,皇族元气大伤,确实应该加足马力。

    屈平说:“皇上还年轻,身强体壮,以后还会有更多皇子公主,这点您不用担心。不过嘛,现在天下昌荣,皇上适当纳妃也是说得过去。不过臣有言在先,要掌握分寸,龙体要紧。”

    有了屈平这话,赵构心里就踏实多了。

    俗话说,饱暖思yin欲,现在天下太平,大宋国力昌盛,赵构自己也想纳妃。

    回去只要后宫没有意见,就可以满足忽图剌的这个“无礼要求”了。

    至于李纲,作为老一辈人物,他早就希望皇上在勤于政务并且注意龙体的双重前提下,在生孩子这件事情上,还是能者多劳、多多益善。

    赵构回了宫,先去自己母后那边去汇报思想。

    赵构原配第一夫人邢妃自从金国回来之后,便一心向道,断了凡俗,人虽住在后宫,心却长伴青灯。

    这后宫的事,一般都是韦太后说了算,其次就是集恩宠一身的吴贵妃。

    赵构见了韦太后,刚开始有些难以启齿,后来鼓起勇气道:“母后,眼下天下太平,朕想让我们赵氏龙族血脉延绵昌盛!”

    赵构说得模棱两可,韦太后仔细品味了一番,问:“皇上是想纳妃?”

    “是的。”赵构勇敢承认,“蒙古的蒙国公想拉近汉蒙情谊,正好他有个二十岁的妹妹,聪明懂事,端庄贤淑,且容貌俱佳,所以……”

    韦太后高兴地说:“好啊!本宫自然是举双手赞成的!”

    韦太后作为赵构的母亲,当然希望赵构开枝散叶多多益善,她对于纳妃是举双手赞成的。

    韦太后又说:“要不是这几年国事繁重,早就想让皇上纳妃了,现在金国已灭,四海悉平,正是纳妃犒赏皇上的时候。”

    赵构心想,自己的母后肯定是帮亲不帮理,想问题有时候未必全面。

    但是吴贵妃不一样,她思虑周全做事周到,自己还想立吴贵妃为后呢,或许该听一听她的意见。

    晚上,赵构和吴贵妃躺在温暖的被窝里,赵构吃吃哎哎说:“爱妃,你知书达理、虑事周全,有一件事,朕想听听你的意见。蒙古部的蒙国公,他说想将他妹妹送进宫,一来增进汉蒙情义,二来可能也是想让他自己心理觉得安稳吧。”

    吴贵妃稍作思索的时候,皇上以为她不答应,便改口说:“其实朕能有你们几位,已经很满足了!”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