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三十四章 与君论道-《穿越大宋重拾旧山河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皇上听完,将王重阳惊为天人,道:“真人之说,朕第一次听说。”

    王重阳说:“只是皇上第一个愿听,而不是贫道第一个这般说。”

    皇上想想,认为有一定道理。自古百家之说,莫不是由着帝王喜恶,而或生或灭。

    皇上问:“自古帝王不喜以道家之说治国,是不是跟所谓的‘无为而治’有关?”

    “非也!诸般教条,无非是使人‘仁者见仁、智者见智’,若要见仁见智,必先是教人仁智,方可兴大道。”王重阳说得玄奥,皇上一时听不明白。

    王重阳接着解释:“就说‘无为而治’,无为并非不作为,而是先除世间万般恶,世间太平,而后断舍离、归自然。是以有所为,而天下秩序井然,而后无需为,天下大治!自然之治,也就是襄亲王所说的,是时代发展的最高理想境界、完美世界!”

    皇上高兴道:“这正是朕所希望的世界啊!当年仁宗皇帝为人君、止于仁,所施作为,正如真人所说的无为而治,这样才有了‘仁宗盛治’!”

    屈平适时而说:“恭喜皇上,贺喜皇上!”

    “朕何喜之有?”

    “恭喜皇上找到治国之法,安民之理!天下大治,当遵循天理。道者,即是天理!”

    皇上点点头说:“我朝皇室多信道家,仁宗皇帝曾著有《尊道赋》一篇,他说‘但观三教,惟道至尊’。但是,却并没有将道教捧为国教……”

    屈平道:“那是因为儒家自秦汉而盛,佛家自南北朝、唐朝鼎盛一时。而道家虽诞生于中土,又始于先秦。可是,人们对道义的理解有失于精准,加上道教又缺乏一个恰好的契机,方才一直不显山露水。但是,它起源于华夏,也一直与我华夏血脉交融,从未远去!”

    岳飞也道:“道家乱世而出,盛世而隐,这也有一定关系。”

    王重阳道:“阴阳八卦,皆始于道;百般生计,皆源自道。道,它无处不在。”

    赵构说:“鬼谷子生于道,而教化无数弟子,影响春秋战国;张良得于道,而灭秦兴汉;诸葛亮信于道,而鼎立三国;襄亲王也出自秦岭道家,而兴我大宋……”

    “皇上,言过其实谬赞了。”屈平不好意思地说。

    王重阳向屈平作了个揖,说:“令师方外高人,贫僧只得望其项背。”

    屈平从没跟王重阳提过自己师傅,惊讶道:“你见过我师傅?”

    “有幸蒙令师指点一二。”王重阳谦虚道。

    “所以朕说,道法乃华夏之根!把握了道,便如拨开云雾见青天,便能追根溯源,指导正途,少走弯路。”赵构道。

    屈平问:“皇上有什么想法?”

    赵构自信道:“朕欲封道教为国教!道教为法,儒家为术,双管齐下!”

    岳飞深受摩尼教迫害,问:“那其他教呢?”

    “若是像佛教一般,引人向上的,自然求同存异,不能排斥。但是摩尼教这种歪理邪说,祸国殃民的毒瘤教派,必须斩草除根!”赵构厌恶地说道。

    屈平说:“如此,天下幸甚!”

    王重阳深深作揖道:“贫道多谢皇上。儒门释户道相通,三教从来一祖风。贫道定会管束教众,谨守道义,为国为民。”

    “终南山全真教重阳真人听旨!”赵构突然宣道。

    屈平、岳飞,包括王重阳本人,对皇上的举动十分吃惊,不知皇上要宣什么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